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TAIWAN FROM ABOVE >
今晚看完電影<看見台灣>,內心感覺是沮喪的,是很嚴肅沉重且惋惜殘酷的,甚至還有點不知所云,整部片子皆是以空拍台灣風景為主題的紀錄片。一開始,音樂慢慢進來,映入眼簾的景象是相當宏偉、壯觀的,心曠神怡、為之驚豔,沒錯!大概這些形容詞都會用上。例如:高山、瀑布、流水、海洋、綠油油的稻田、魚塭、湖泊等。旁白吳念真的話語開始進來,接著開始揭露美麗的台灣隱藏在背後許多問題,像是剝洋蔥似的一層一層地進行剖析審判,從台灣降雨切入、人類對土地利用到水資源利用與維護等環境問題,省視著台灣的遭遇,那樣的口吻感覺像是在審判台灣人民、甚至連在電影院觀看的觀眾也參與其中。沒錯不得否認,美麗、理想的背後都有著殘酷的現實,而這些問題從旁白和影像的呈現中,生在台灣的每個人民都有責任。而影片中旁白有提到一段話,商人汲汲營營,為了利益,不惜破壞台灣美麗的土地,換來的卻是的土地無法再生,這鑄成的錯無法彌補,就這樣徒留給下一代;這樣的事件,大部分的人民可能不知道,小部份的人知道卻假裝不知道,一再地隱藏瞞混;政府相關土地法令訂定的速度永遠不及商人拓建、盜採砂石的速度,而一經災害侵襲過後,往往不可收拾,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到這時,才在怨天、怨地、怨政府。此時探討歸咎原因,稍嫌太遲,台灣是居住在這島嶼上人們的家園,會有這樣的結果,如果我們不是,那誰才是這些商人的共犯? 影片中出現得這些文字,乍聽之下很有道理,進去戲院沒多久就被當頭棒喝一番,真的很殘酷很震驚!
另外,我還有個觀影疑點,當創作者在揭示這些台灣環境問題時,所出現的圖片(受汙染破壞的環境),為何不用文字標註出地名以予警惕?今天看下來像是美麗的景致才標示,感覺像脫褲子放屁,無法達成更正面、更直接改善的功效。或許影院裡觀影人的職業職務內容可能直接涉及到這些台灣環境問題,假如標示出來,它們可能更清楚、更精確找到相關資料進行處理;我的意思也不是要把這樣重要且切身的議題全權交給他們,當下想的只是這樣是否能更有效反映給想關單位,台灣是所有人民的,每個人都有責任。
最後我不得不讚賞導演所捕捉的畫面,真的把台灣拍得很美,但有一大段時間再談論美麗台灣背後所面對的重大環境議題,實在惆悵,但也恰恰與此片的英文片名切題,我在想「看見」台灣,「看見」那兩字,在這片中有兩種意義,一是觀眾看見台灣外在天然資源、生態和美景;二是當看見台灣美景同時也看到台灣另一面所處得危機狀況,導演也提出警戒,可能希望在觀賞美景同時也要時時反省檢討計畫、然後行動,進而逐漸改善台灣目前的現況,持續進步,留給以後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因為現在的我們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