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片名「街頭痞子」自己推測可能跟黑人和街頭混混有關的電影,查了資料才知道「街頭痞子」原版電影名字叫做”8 Mile”,這是位於密西根州底特律汽車大城中的一條路名,路的一邊居住的人大都是美裔黑人,另一邊則是白人的居住地區,隱隱約約地建立起種族的隔閡。
片中開頭,主角Rabbit是個白人(由阿姆飾演),再進行一場算是他人生最糟糕、也是最恥辱的饒舌比賽之後,他似乎一蹶不振,為自己能力感到相當憤怒,白天擔任板金工廠工人,因經濟的問題搬回8 Mile路上的家,與家裡母親和她的男友以及年紀相差很大的妹妹同住。家庭許多問題(經濟、親子溝通),這時他認知到他自己的處境,觀察自己的周遭,懷疑他的朋友,重新定位自己,試著突破改變自己,他發現他對音樂尤其是饒舌懷有很大的憧憬,並不想放棄這個夢想,並努力不斷的練習,臥虎般蓄勢待發,期待再站回舞台。背負自己分擔家計的重任,在工作崗位上,顯得格外努力,逐漸受到上司的青睞肯定。電影的高潮我想就在這,他又再一次經朋友的推薦,重返比賽的舞台,他知道這是他雪恥就此翻身的大好機會,他不因自己朋友的脫序作為以及自己的家世種種感到丟臉,反而拿自己被別人抓住的笑柄一一諷刺數落回去,並自信地奪勝,談到這裡,當時我被他連戰三回的比賽畫面感動,相當精彩。一時的失敗不代表什麼,唯有沉著忍耐,十全準備,把握契機再給對手迎頭痛擊,要回尊嚴才是給自己最大的認可,似乎這樣屢見的現象在美國社會中時常發生,至今感覺如此。賽後,他領著朋友的對他讚許,推辭朋友要他當主持的請託,往汽車板金工廠路上,為生活打拼。
在影片中,我注意到許多現象,例如:黑人與白人間的種族藩籬永遠無法根除,逢面必是一堆垃圾話,觀影時F開頭的字眼常常在耳中,不斷出現,手法呈現相當道地、寫實。另外,槍枝,這議題有關黑人的電影似乎都會出現,賦予黑人另類象徵符號,也為華人觀影時注入歷久不衰的觀念。「黑人」,穿著嬉哈、帶著金項鍊、頭戴棒球帽,一群三五好友在街上廝混,偶爾拿著槍出來玩耍玩耍,不高興就是扣下板機,槍聲響起,像是恭賀你來到這個城鎮最好的配樂,體驗血泊滋味就是給你的饗宴,諸如此類,太多太多電影這樣描述,有人說是的,在美國的黑人區就是這副德性,幫派林立,到處走私、販毒,是社會相當大的隱憂,心想是有沒有每個都像電影中所描述的那麼囂張、惡劣啊!社會上總是還有口中念著「阿們」,每周日會上教堂禱告,每天一樣日行一善的年輕人吧!
將生活近況融入的饒舌樂,我們都以為饒舌樂是黑人另外最佳的寫照,但導演設定的主角是阿姆,他是白人,打破了許多的迷思,不只有黑人能RAP,白人也能站上饒舌神聖的殿堂,注入新的觀念和文化上的融合。
「貧窮」這個議題也是許多電影在處理黑人的一個議題,這在在是在歸咎黑人犯罪的主因,以往大都這樣的敘述方式,他們為了想擺脫貧窮,想成為他人所欣羨的人,甚至投靠加入黑幫,壯大自己的聲勢,衝出貧窮的框架,企圖創造財富,往往葬送自己的前途,到後半生開始回顧自己生涯,闡述中充滿懊悔。在這部電影中,別於以往,懷抱音樂夢想的主角正面面對周遭,提升自己,努力生活、脫離貧困,用音樂搶回當初丟掉的面子,最終獲的讚賞,巧而美,以開放性結局避開描述後續現實中生活問題,作為收尾,並無太多著墨在貧困議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