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天下雜誌 552期 日本 老人、女人救經濟

     
        日本在去年的勞動人口首度跌破八千萬,顯示的勞動的人口逐年在遞減,勞動人口的減少,勢必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加上日本現在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人口減少國。人口問題和勞動人口都在考驗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應變能力,為扭轉「經濟稍好就缺工」的窘境,安倍鎖定「人口」作為經濟再生戰略。安倍經濟學的第一支箭是貨幣寬鬆,第二支箭是財政,第三支箭要擴大內需、投資,讓日本經濟真的轉動起來。 日本當前的問題是人口問題,需要大量吸引外資,但外資的投資潛規則是:勞動力正逐漸減少的國家,不適合投資。外資吸引是人口的關鍵之一,因此這又是一個課題得克服。



        
另外一方面,日本有了最新的人口政策,希望保住市場規模,讓銀髮族、女性等工作者安心且願意工作。政策如:日本早在十年前,就將退休年齡延後到六十五歲。這次「選擇未來」委員會創了個新名詞—「新生產年齡人口」,重新定義二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為勞動力人口。日本未來極有可能採取逐步退休制,鼓勵兼職工作到七十歲;東大、柏市市公所與都市再生機構合組的專屬辦公室Office Seven,一年來共舉辦了七場高齡者就業媒合會。吸引八百多位六十歲以上居民應徵,成功媒合一五六位老人,到柏市近郊農場、課後托兒班、長照養老院與植物工廠上班。
        
除了退休年齡再延後到七十歲或廢止,安倍新政也要將三十到四十九歲女性勞動參與率由現行七一%,十五年內拉高到八五%,期望終達九成。「日本必須改變的是,凡事都以男性觀點出發的思惟方式」安倍在四月的演說中倡議。日本女性勞動的困境,與社會文化有關,日本社會下的女性,受到文化的限制,往往從小給女性建立的價值觀是可愛,要跟別人一樣,但商場的競爭要的就是差別性,這點日本女性在求職時大打折扣,使得女性求職時往往碰壁。
        
日本的人口政策同時要增加生育與女性勞動人口,兩項目標都必須改善;學者指出,女性學歷攀高,加上雙薪家庭才能應付現代生活開銷,實證顯示女性出來工作的比例愈高,生育率也會愈高,這點完全是針對已婚的女性在討論;單身女性呢?打個比方,對於工作不穩定又很想結婚的單身女性,想找個高薪老公避難,發現大多男性工作不穩定,請問要怎麼結婚,怪不得結婚率逐年下降。而安倍晉三因應少子化的投資,都是針對已結婚、已生小孩者,但對於低生育率的核心問題「職業不穩定造成的低結婚率」,仍未解決。


        
政府實施對象得開始轉移,如何提高女性工作與結婚、生育意願及比例、延後退休年齡工作時間才是現階段增加人口最重要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